在金勺路隔离点抗疫:柔肩负重任 危难显担当

作者:张晓平  发布时间:2022-03-18

3月1日中午12时,在院领导期待与关切的目光中,中冶医院金勺路隔离点医疗支援队出征。10名队员,8位护士、2位保洁,清一色的巾帼。队员们要接管宝山区7幢隔离楼中工作量最大的3号楼共210个床位的隔离人员,他们分别来自本土、境外与其他省市。

 

  金勺路隔离点的24小时,她们这样度过

当天晚上,队员们与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交接工作任务,并再次做隔离点工作流程强化培训。3月2日工作第一天,隔离点就来了一个下马威。

3号楼楼内210名隔离人员,每人做2次核酸采样、1次环境采样,每采样1人,全部更换隔离防护装备并再次消杀。当天下午2时前必须全部完成。全部工作任务由6位护士来做(其他2位负责隔离点外围联络服务等事宜)。凌晨4时30分,她们从宿舍到达3号楼,早饭都没来得及吃,便投入紧张的工作。直到4小时后更换呼吸面罩时,才能抢着吃几口饭、喝点水。

下午2时,6位护士准时采样完毕,还没能歇口气儿,就迎来更艰巨的环境消杀任务,要求必须在隔离人员晚饭送达前全部完成。3号楼共7个楼层、210个房间,要求所有物品、楼道包括天花板全覆盖,按发热门诊标准进行消杀。这么繁重的任务,单靠2位保洁阿姨根本不可能按时完成。

全体护士义无反顾加入消杀队伍。配置消毒液时,尽管她们做好了防护,消毒液细密的雾气还是会呛到每个人的肺部。所幸,医院备好的物资里就有清咽的药物。护士们和保洁阿姨一起,变身田野“农夫”,柔弱的双肩背着20升容量的背负式喷雾器,纤细的手推着60升容量的储药桶,分工协作,开始逐个楼层、逐个房间的消杀。为确保不留死角,喷雾的杆子要举过头。消杀房顶时,消毒液流到手臂上、面屏上、防护服上……

刚吃过晚饭,队员们又接到区疾控中心通知:在住人员解除隔离。隔离人员每个人离开的时间不一、车辆不同,且在解除隔离册子上只有姓名,并无住宿房间号。队员们兵分两路,负责联络者在电脑上找姓名,楼内的去找相应房间,一通忙乱后,解除隔离人员终于全部撤出。然后,又是每个房间、楼道的全面消杀工作,这一次,所有的空调滤网都要全部拆下来清洗,队员们一直干到凌晨3时,一个个累得连说话的劲儿都没有了。

她们仅仅休息了1个多小时,凌晨4时多,接到区疾控中心通知,又一批新的隔离人员要来入住了。

在采样、消杀环境、每天两次监测隔离人员体温之外,队员们加上了每名隔离人员的工作微信,负责为他们提供医疗、生活需求的帮助,同时与宝山疾控中心、锦江物业、中冶医院收样群等十几个群对接,汇报当天详细情况。

——这就是队员们每天工作的日常,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4天。第二周,所有工作理顺、效率提高,队员们开始排班,除了2位必须24小时值班人员,其他人的睡眠时间都能提高到了3-4个小时。

8位护士、包括两位40多岁的保洁阿姨,硬是拼着扛住了这样的艰苦。

      望眼欲穿想回家,她们却集体再写请战书

高危、高强度的艰苦工作让所有的人迅速成长,掌握了隔离点的工作流程和消毒隔离技能。

而在隔离点的重压之下,她们愈加思念温暖的家和年幼的孩子。8位护士中,有4位都是宝妈。

日历一天天翻着,想家想得望眼欲穿。眼看撤出隔离点的日子临近了,大家却没有了要回家的喜悦。

从3月1日起,护士长群里,护理部每天都在发布着采样人员招募通知,每天1批、2批、甚至3批。上海疫情形势异常严峻,大批护士、医生、机关后勤人员前赴后继加入核酸采样队伍,在外风餐露宿,昼夜奋战。各部(科)室人手紧张,甚至不得不24小时连续作战……

医院的困难,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3月12日,再有2天,队员们就可以离开隔离点了。此时,这群柔弱女子却出人意料地再次写下请战书: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集体申请在金勺路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3号楼继续奋斗,不计报酬,不计生死!请战书上,赫然是10位队员的签名和鲜艳的红手印:崔春青、杨力、沈馨、胡效兰、汪腊梅、武晓静、柳阳、吴佳雯、杨秀容、耿桂云。

请战书的背后,是队员们默默无言的付出。

内科三病区的汪腊梅(97年生)5月份要举行婚礼,她一直没来得及操办相关事宜,却毅然决然地留下来和队友们一起继续战斗。队长崔春青的孩子只有2岁,来支援隔离点没几天就得到消息,丈夫也被隔离了,家里只有年迈的婆婆一人带孩子。护理部主任助理胡效兰的孩子重感冒发烧,心中无限牵挂,她却只有晚上才能有时间和宝宝视频一会儿。康复的吴佳雯丢下2岁多(双胞胎)2个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物资的管理与申领)和采样。供应室的武晓静手臂一直有伤,但从未抱怨一句,实在痛得难以忍受,她也只是说贴个膏药就行,继续干活。儿科的沈馨每天背着沉重的背负式喷雾器在各个房间及楼道里消杀。康复的杨力从下午到夜里一直忙着消杀,在楼道休息的间隙,她实在太累了,坐在地上就睡着了,同伴们心疼地叫醒了她,她背起背负式喷雾器继续消杀……

——以柔弱之肩,扛起沉甸甸的重任,支撑她们的到底是什么?

胡效兰代表队员们说出了心声:“全院前赴后继团结奋战的团队精神感染着我们,隔离点队友们的团结协作更让人感动,每当撑不下去时,队友们的支持和鼓励马上会让我满血复活!”

“最重要的,是温暖的大后方——中冶医院,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时院领导给我们备足了防护物资,反复嘱托我们保证自身安全。刚来隔离点没两天,院领导就接二连三地询问我们吃得好不好?需要什么物资?在这里确实不太适应。没想到来的第3天晚上,慰问的各种食品、生活用品就到了,品类全得连我们都没想到,一下子戳中了大家的心窝!短短两周,医院就来慰问两次,物品足够用到我们战斗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