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曲良勇:沉潜之至 水到渠成

作者:张小平  发布时间:2023-12-19

【“……沉潜之至,虽天分不高,将来必有所成。”

                                  ——《曾国藩家书》】 

对话曲良勇:沉潜之至 水到渠成

2023年12月9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年会在上海召开,会上《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第二版)》发布,上海中冶医院放射科技师长、副主任技师曲良勇,作为编委会骨干成员,受邀参加隆重的发布仪式。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第二版)》为医学影像技术从业者必备工具书,被业界誉为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的“百科全书”。细细抚摸着这本厚厚“大部头”光洁美丽的封面,曲良勇百感交集,如同抚摸自己养育多年的孩子。

往事历历在目。

 

试水 初编“大部头”

在2007年召开的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年会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的泰斗级专家曹厚德出席。当时,37岁的曲良勇捧着自己的两篇学术论文毕恭毕敬地向曹老请教。

曹厚德教授于60年代和邹仲教授合著《X线检查技术学》,这部著作是医学影像专业人员的必备工具书,1983年再版印刷。曲良勇上班第一天就是依靠这本工具书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技术变化日新月异,老版《X线检查技术学》内容明显滞后于临床需求。因此曹老立志:要“十年磨一剑”,牵头编写《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

曲良勇的论文可圈可点,曹老非常认可。会后不久,曲良勇就接到了曹老的电话,邀请他参与编写《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一个来自基层的普通影像技师,能被曹老看重,参与这样一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祖师爷”级著作编写,曲良勇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倍感压力。他为曹老提供了普通X线摄影部分的图片,拍摄模特图片并标注X线照射方向,为X线片标准解剖内容,令曹老大为赞赏。

 

咬定青山不放松,板凳坐得十年冷

随着与曹老交往次数增多,曹老对曲良勇的肯定、信任与日俱增,交付给他的编写任务也越来越重。

从2007年 8 月起,五年多的时间里,曲良勇每隔一周的周末,要么去上海长征医院放射科,要么去位于地铁二号线淞虹路附近的曹老工作室,不管休息日还是节假日,风雨无阻。他清楚地记得,去曹老工作室的时间都是2小时13分钟。他们在那里讨论书稿问题,明确工作内容,把要做的任务带回家。下次复核以前工作,确定新目标,周而复始。

作为工具书,大到每一节的文稿、影像图片,小到图片标示、编排位置,每一处细节都要严苛细致,都必须经得起后人推敲。同时,这项工作时间久、任务重、战线长,没有报酬,和职称晋升也没多少关系,这一切全部都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做。

行百里者半九十,先后加入一起干的人,有不少都因受不了这长久、繁复、琐碎的“切磋琢磨”而选择了退出。曲良勇还在认真坚持着。

对于不太明白的地方,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去上级医院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向朋友请教;为了让图片更准确、更精美,他自己花钱买了相机,又自学photoshop软件后期处理图像;不懂版面编排,就自学排版,硬生生从一个个摄影、图像处理、编辑的“门外汉”变成了十项全能的“行内人”。放射科主任十分理解、全力支持他,上班时有患者就忙工作,没患者就放手让他全力投入制图、编写的工作中。

妻子苑翠红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影像诊断医师,在佩服丈夫意志、毅力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疼他的长期劳累和付出。苑翠红不仅包揽了家务,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主动帮助丈夫承担大量解剖部分的标注和编写工作。这对恩爱夫妻成就了学术意义上的“夫唱妇随”:生活中,常常是两个人互帮互助,一起挑灯夜战,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一个图一个图地校准……

在这部巨著中,曲良勇、苑翠红两人承担了普通X摄影图像,还有下篇过半内容的编辑、校对、排版。他们工作的质量,连曹老也连连赞叹:“你们做的这些影像图片的效果,在国内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板凳坐得十年冷。

在以曹老为首的团队的辛苦努力下,这部业界扛鼎之作于 2016 年出版,并陆续印刷了五次。后来在詹松华教授主持下,新增了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内容,《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第二版)》于2023年再版。曲良勇、苑翠红两人负责编撰的文字和图片部分,内容精准无误,未有一处再修改。

——回望以往,无数散落的文字、图片被一片片、一点点串起来、拼起来,像是一条条美丽的项链,两代影像人的智慧淘洗积淀、多年上下求索中付出的心血汗水,成就了这部被无数影像人奉为圭臬的“鸿篇巨制”,连曲良勇自己也觉得“震撼”!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之前,整套影像技术就像横亘在眼前的一座山,而在编书过程中,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座山渐渐化为曲良勇的胸中丘壑。

专业知识在学习成长中日益丰富、系统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口——业界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知道了他的沉潜、严谨、踏实,“大咖”纷纷主动前来寻求合作。

而在每个新项目合作中,都会有不同领域的知识需要学习:设备维护、信息技术、统计学……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妻子苑翠红说,家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曲良勇腿上摊一本专业书,坐在那里一看就是半夜。她还说了一件趣事儿,曲良勇经常看不懂电视剧,看一会儿就要问她剧情演的什么?他居然觉得电视剧比专业书还难懂!

学习各种专业书籍,让曲良勇在影像专业、设备维护、计算机技术等壁垒林立的专业之间打出条条通道,成为中冶医院放射科影像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有事儿找曲老师!”成了科室人的口头禅。

比如,放射科登记分诊时,不能及时掌握患者做完检查后的等待报告时间、是否需打印胶片等,曲良勇根据工作需要开发了一套患者查询系统,使登记人员能够有目的跟患者解释、交流,提高了服务质量;骨科开展新业务需要放射科拍摄下肢全长照片,他通过调整电脑软件协议,做了下肢摄影固定器,以图像拼接来完成骨科的任务,满足了临床需求……

沉潜之至 水到渠成

沉潜之至,水到渠成。

让曲良勇意外的是,为解决问题而学习的这些不同专业,不仅相辅相成,而且每一项都“开了花,结了果”。

2009年,曲良勇作为分项目负责人,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参与了上海市卫生局项目“医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剂量的优化研究”工作,结题评审时,该项目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赞扬;2010年,参加中华医学会影像分会技术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并在大会宣读论文《RIS在放射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2013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影像技术年会,撰写的《滤过对数字摄片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大会选作发言论文;2013年4月,被上海市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推选为第二届数字学组委员;2013年9月,经科室、医院层层推荐,在宝山区举办的“我心中的白衣天使——宝山区五‘十佳’”评选活动中,获评成为“宝山区十佳医技人员”中唯一的影像技术人员;2018年,主持完成了宝山区科委课题《数字化X射线摄影在尘肺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结题任务,撰写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2019年5月,被上海市预防医学会聘请为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不断的学习、钻研、出成果,让曲良勇名声在外。在外参加学术会议时,经常会遇到粉丝请求合影。在一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年会上,一位影像学界的“大咖”指着曲良勇对自己带领的一群博士生说:“英雄不问出处!曲老师身处基层医院,学历不高,却能做出了不起的成果。你们的条件都比曲老师好得多,要是能像曲老师一样沉得下去,肯学肯钻,何愁出不了成绩?”

 

12月12日下午,曲良勇手捧新书,接受访谈。

53岁的他,面目祥和,笑容干净。多年心无旁骛、潜心于纯粹的学术世界,让他言谈间透出与年龄不符的一派天真。

我问他,作为医院的长辈、过来人,能不能给年轻人说些什么?

曲良勇说:“年轻人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着急。工作中需要你做什么,就去学什么。沉下心,扎下根,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在基层医院也照样能把事情做好!有成果出来了,别人自然会认可你!”

                                          (党政办 张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