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显微技术进行时:中冶医院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术再获成功

作者:杨笑宇  发布时间:2024-06-17

超显微技术进行时:中冶医院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术再获成功

5月15日,上海中冶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团队在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刘琰教授团队带领下,对一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成功实施了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患者现已康复出院,恢复良好。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我院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环。

患者李女士,62岁,右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于7年前出现术侧肢体肿胀。在发病早期,其肢体肿胀尚可通过手法引流缓解,近来水肿逐渐加重,手法治疗效果不明显。

经朋友介绍,李女士找到上海中冶医院“上海市医务工匠”、副主任医师李文君。李主任接诊后,向李女士详细介绍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方式。患者此次住院,科室高度重视,立即向上海瑞金医院的刘琰教授团队提出指导请求。

确定手术方案后,由瑞金医院刘琰教授团队的李学川教授带领,和中冶医院李文君、张辉、田辉等医师组成4人手术团队。

为了解患者右上肢淋巴管走行及水肿情况,他们首先使用吲哚菁绿对淋巴系统进行造影。然后轮番上阵,利用高倍手术显微镜,在放大30倍的条件下,分别在7个1.0cm的切口内,将18根直径0.3~0.8mm的淋巴管与周围的小静脉进行吻合。通过光学放大和显影成像设备的辅助,术中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观测到淋巴液汩汩地流向静脉,患者皮肤张力瞬时降低,上肢肿胀情况立竿见影地得到缓解。在尖端的设备辅助下,原先可能要10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仅仅7个小时就完成了。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残疾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我国淋巴水肿患者例数达200万,大部分患者仍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目前,淋巴水肿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的综合消肿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超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逐渐成为淋巴水肿治疗的前沿和热点。

“超显微外科技术”是一种吻合细小血管或单根神经束的微血管神经吻合与切取技术,血管口径仅有0.3~0.8mm。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是利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将浅层淋巴管与周围的小静脉进行吻合,重新建立淋巴-静脉回流通路。从生理上治疗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方式,是目前淋巴水肿外科治疗的“金标准”,可快速显著改善淋巴水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