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公开

徐伟健——先进风采

 

徐伟健同志,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现任蕴川路分院院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康复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康复医学会理事、上海医学会物理与康复委员会委员、上海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委员会委员,宝山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是我院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
        徐伟健同志自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二十余年,1994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9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8年聘为中冶集团医学组高评委委员。其间多次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医院进修提高临床业务技术,此后,他还前往上海医科大学参加高研班学习等,通过他自身不懈的努力,2001年底他就被聘为中冶医院大内科主任,从此带领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走上了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中冶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自他担任内科主任后,内科各方面均有了较快的发展,他组织大家开展多项科研,先后开展了人工呼吸机在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电子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支气管肺胞灌洗技术的开展、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治疗难治性肺大泡破裂的修补,并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在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他被选调到宝山区卫生局“非典”专家组,他不顾个人安危战斗在“抗非”第一线,参加全区各医院“非典疑似病人”的会诊工作,由于他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同行及领导的赞誉,故获得上海市卫生局“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和上海中冶医院“抗非”先进个人称号。“非典”疫情虽已过去,但他的人生赛跑却没有停止,多次在科内组织开展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心脏停搏的起搏治疗、心脏食道调搏治疗、心脏除颤治疗、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脑中风的抢救、体外反搏治疗等多项高难度、高风险、高技术的工作,使内科在各个专科诊治系统得到了全面发展,获得了病人的赞誉及周围老百姓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年就使内科的经济效益较上年翻了一翻,在以后的几年中,内科的经济效益每年以30%以上的幅度递增,为内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医生,他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二十多年如一日,心系群众,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医学事业中,治病救人,医德高尚,赢得了患者的交口赞誉,常常收到病人的表扬信和锦旗,堪称医生的楷模。一次,有一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人,突然停止心跳,他率领值班的医护人员竭尽抢救,终于转危为安,病人康复后十分感激其救命之恩。另一位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同时得了难治性气胸和呼吸衰竭患者,经过二十多天的水封瓶闭式引流仍不见好转,病人情况十分危急,请中山医院的教授会诊后,提出必须进行开胸肺修补堵漏手术,或胸腔镜修补手术,否则后果严重。但麻醉医生会诊后,由于其肺气肿肺心病引起呼吸衰竭导致肺功能实在太差,无法进行麻醉,如果手术很可能会出现麻醉意外。就在病人绝望的时候,徐伟健用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自己画图设计制作了一个不锈钢套管,用细小的电子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局麻,从肋间隙开一个小口插入胸腔,在病人不进行全麻、不影响呼吸的情况下,在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找到了肺的破裂口,用纤维蛋白胶成功地进行了粘合修补治疗,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使病人痊愈出院。至今已近十年,病人仍健康地生活着。象这样经他挽救生命的病人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有时为了抢救急诊病人常常半夜三更从睡梦中被叫醒来医院抢救患者,他从不顾个人得失,总是把病人放在首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2007年1月份由于工作需要,医院调任他为蕴川路分院院长。分院是我院与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合作的科室,也是医院最大的支柱科室,有大量的老年病人需要管理和治疗,经过前几年的运作,分院进入了瓶颈状态,并且有一定的滑坡。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不顾个人的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到分院工作,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勇气和气度。到分院不到半年时间,科室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与他本人内抓管理、外观市场、思路宽阔、思维灵活、办事认真、工作严谨分不开的。经过他一段时间的管理和调整,逐步完善了康复科诊疗制度和管理体系,协调了医生、护士、治疗师、护工之间的复杂关系,激发出了全体医护人员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事之间默契协作、和谐工作,医疗业务量逐年大幅提升,让大家看到了康复事业发展的前景,增强了斗志和信心。近四年来,蕴川路分院的经济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如今,蕴川路分院一号楼东楼已装修完毕正式启用,床位由500多张扩增至700多张,前来咨询入住的康复病人也络绎不绝,为今后分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2003年被评为中冶集团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评为中冶集团劳动模范。
        作为一名党员他理解“螺丝钉”精神,就是不论党安排什么岗位,都要把这个岗位做到最好。抓业务就要在医疗质量和服务上争取迎头赶超。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技术的突破和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上。
        2007年,由他牵头的“脑瘫儿康复模式的研究-舒心运动疗法”,获得了中冶医院第二届科技大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届国际康复大会”上进行了交流,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和好评。由于此项目的开展,使上海宝山地区不少脑瘫儿慕名来到分院治疗,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日趋成熟,目前已有一百余名脑瘫儿童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来讲,医教结合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模式,让脑瘫患儿在学校就能得到治疗同时又不影响学习。通过他不懈的追求与努力,医院与宝山区教育局合作开展的“上海金惠康复医院宝山区培智学校儿童康复治疗基地”即将在宝山区培智学校挂牌。这将是我院第一个康复治疗合作基地,全区在校七岁以上的脑瘫患儿不出校门就能得到治疗。对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
        2010年中冶医院蕴川路分院又与盛桥医院合作开展的“补中益气丸联合生物电反馈治疗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研究”科研课题,已通过宝山区卫生局评审。
        近几年来,医院与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上海市儿科医院、华东医院、瑞典Umea大学、瑞典skelleftea市社区康复中心等国内外知名医院的合作,聘请知名专家为我院首席专家,以此来培育分院的优势专科,培养学科带头人,并引入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目前,中冶医院康复医学科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已逐渐成为上海市最大的康复医院之一。
        在5.12汶川大地震时,受院领导委托亲自带队赴重庆灾区都江堰向峨乡,对地震受伤患者开展为期一个月康复治疗工作。
        如今,蕴川路分院已成为“上海市宝山区残疾人康复中心”、 “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培训基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康复基地”、“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学医院”等。
        徐伟健同志求贤若渴,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工作敬业,热爱岗位,他就大力扶持,创造环境,放手用才。他的观点是让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用事业养人。为了不断提高年轻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他高瞻远瞩,加快医院专业骨干培养力度,同时还强化对日常学习培训的管理,重点对分院医疗、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督促大家积极参加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尽管分院面临科室人员紧张的困难,但他合理调配人员,2010年就选派130人次,分20多批外出进行长、短期培训学习,至今分院小儿脑瘫治疗组的十多位治疗师每位都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三个月的培训,使小儿脑瘫治疗组的治疗师水平有了较快的飞跃。同时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培训、交流,分院医护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由于平时注重医疗质量的管理和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在“上海市康复质控组”对全市一百多家二、三级医院的康复科进行全面康复质控检查中,连续五年名列全市前三名。使我院康复科在上海市同行中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徐伟健同志的事迹是现代劳模的一个缩影,他和蔼可亲的笑容、兢兢业业的态度,诠释着一名医生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范,谱写了一曲响亮的时代创业先锋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