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暂停” 中冶急诊“加速”

作者:韩茜  发布时间:2022-04-19

封控期的上海,小区居民足不出户,街道空无一人,商户大门紧闭,而在中冶医院的急诊却是人头攒动、热火朝天。李文波护士长介绍,从3月10日起,急诊的日接诊量就开始骤升,平均每天600多诊量,是平时的5-6倍,最高的4月10日已破千人次,抢救班每天接待120急救病人20多次,最多时5辆120同时排队进院,抢救室、留观区始终是动态满员的状态。“一是因为周边很多医院不时有封控状态或转型为新冠肺炎病人定点医院;二是目前疫情封控期间,门诊停诊,来院的都是病情相对复杂、急需抢救的患者。”护士长解释道。

作为医院战疫的“前哨岗”,急诊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急症患者的“安全港”,急诊医护必须时刻高度警惕抢救生命。面对庞大的就医需求,急诊及时升级应急预案,护理部抽调2名护士支援,内科支援2名医生,检验科抽调骨干支持,药剂科加班全力应对,收费窗口增开到4个。候诊厅、输液室被临时改造为战场,增添仪器设备,尽最大努力将急诊生命通道向危重症患者开放。每天医务部刘祥飞部长和门急诊管理办公室张秩玮主任都会在急诊现场疏导、协调。后勤装备部优先保障急诊物资充沛,医院感染管理部随时督查和指导各种情况的消杀。为进一步给针对性治疗打好基础,在遇到没有48小时内核酸报告的急症病人时,急诊会先采用三级防护收治急症病人,同时加急安排核酸检测,期间不间断进行急诊消杀,确保救治正常运行。封控期内,慢性病患者的救治也同样受到关注,门办临时将肠道门诊改建为简易代配药门诊,并且延长开诊时间、提供一站式服务。PICC置管和维护由护理部统一预约时间集中处理。

惊心动魄的抢救,一直在急诊室里发生。4月2日中午,一辆私家车送来一名胸闷不适患者,到院时已经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护士金雯娟立即跳上车进行胸外按压,其余人员安排平车转运,准备气管插管等等抢救工作,经过30分钟的复苏,患者于13:06分恢复了心率。

4月6日傍晚,120送来一位肝硬化呕血1天的患者,来的时候血压97/37mmHg,入抢救室后持续呕血,总量达几千毫升,医护积极抢救,开了三路静脉通路,一边止血、补液,一边联系血库备血,输血,到21:55分患者血压终于上升,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这段时间,急诊全体医护人员均是高强度满负荷运转,每班人员在抢救室、留观室、输液区来回穿梭,一刻停不下来!急诊科常务副主任曾勇华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更和大家战斗在一起。非常时期,大家用全部的力量和精神抗住压力,穿戴全套“大白”防护,每6小时一换,医务人员不敢多食多饮,女同志的生理期也只能忍耐克服。戴着N95口罩说话怕病人听不清,他们只能提高音量,下班时常常声音嘶哑,嗓子像冒烟一样疼。25+℃的气温下,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密闭的防护服,每个人脱下防护服的都是浑身湿透,汗流浃背,筋疲力尽。

护士贾莹莹,怀孕四个月了,但一直坚持在一线,李文波护士长担心她,不排她当班,她都急哭了,说兄弟姐妹们这么累,帮不上忙着急得很,反而和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多名医护人员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支援院外核酸采样任务、支援方舱工作。4月2日,崔敏、王维莉两位护士白天上班,凌晨突然接到外出核酸采样任务,二话不说就报名了,到凌晨5~6点才回来,眼睛熬得通红。4月9日,趁着急诊闭环消杀的期间,医护人员连唯一一天喘口气的机会都放弃了,曾主任、代秀芝主任助理和杨振华护士马不停蹄参加了外出核酸采样。急诊医生经常是上完急诊的8-14点的班,匆忙吃一口饭,马上换上大白,去配药班,一直到晚上8点多才能休息,还有发热门诊的危重病人也经常需要急诊医护支援。

现况下,确实有很多不便和特殊情况,有些病人心浮气躁、牢骚满腹,但也有很多感动的部分,一些病人和家属滞留在医院,就说:护士长,我回不去,你们要不要志愿者,我帮你们干活,你们太累啦!还有的家属主动帮助医护,安抚告知那些刚来还不清楚急诊状况的人,使他们配合我们工作。曾主任听闻一位糖尿病患者没有家属陪同,就把自己的备用口粮送给了病人。那一刻,急诊医护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职业的伟大,医护患同为战友,“共渡难关”不再是口号一句。

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史荣成说:“为了防止小区突然的封控,造成医院人手严重不足,我们所有医护从3月23日起全部驻扎医院。当然我们身后有最强的后盾——院方为大家做了充分的后勤保障,包括伙食、住宿等,解决医务人员后顾之忧,让大家可以专心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