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银针见情怀——记上海中冶医院康复科任志强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07

 

    小小银针见情怀
——记上海中冶医院康复科任志强


    任志强,这个和北京华远董事长同名的人,一次偶然的求诊,让我认识了他。
    许久以来,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痛一直困扰着我,想了许多办法进行不间断的治疗,却不见成效。前段时间,由于任务多,许多工作都在突击完成中,腰椎间盘的病痛愈发加重,人的整个后背都变得僵硬起来。那时日,我深刻领教了“腰酸背痛”这四个字,可以说,几乎是困扰我向往一切美好的障碍。也就是在这时侯,一位朋友对我说,你去找中冶医院的任医生看看吧......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找到位于宝山蕰川路的上海中冶医院蕰川路分院(上海金惠康复医院)。在五楼,我看到了正在给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任医生,当时他正在忙碌。说来也巧,此时的康复医院刚刚改建完毕,正在进行收尾验收,即便如此,在中医康复治疗团队的房间和门口处,仍然排满了等待治疗的患者。临近中午时分,任医生喊我说现在正好有空位,我给你看看吧,接着便嘱我趴在了诊床上。任医生给我做了详细的检查,接着首先是传统的拔火罐驱寒,随后我感觉背上和腰腿的几个部位被银针刺了几下,仿佛被点了穴,阵阵酸搐有电击的感觉,我心里非常紧张,出了一身冷汗。任医生说,别紧张这是针感。这时,红外线热烤也被结合到这个环节中。在此番灸灼的过程中,我只感觉三点病灶部位由开始的寒冷酸痛慢慢发热,好似被刺穿了的冰膜开始融化,暖流在腰背间流窜......下楼时,整个身子感觉轻松极了,大门口一辆172路公交在站头停下,我疾步前行跨上公交,这样的大幅动作以往是不敢的。我好高兴,途中发短信将这个异样的体会告知我的朋友.....
    第三次接受治疗我从容了许多,趴在理疗床上就诊时,见有锦旗挂在房间,定睛去看,受赠人是任志强。好熟悉的名字呀!不好意思细问,侧面打探了一下,原来任医生的名字就叫任志强,与华远董事长同名。尽管此志强非彼志强,但这位任医生同样不寻常。随着疗程的推进,我渐渐了解了他生活、工作的点滴经历。 
    一
    任志强出生在陕西省山阳县一个贫困山区,其祖父是一位医技高超的医生,擅长儿科,不幸被土匪暗害。任志强的父亲是一名孝子,由于任志强的奶奶身体不好,常年疾病缠身,所以从小特别喜欢医学(可能源于基因遗传吧),曾拜山阳县城的赵医生为师。赵医生在方圆几百里很有名气,但是正赶上国内“十年动乱”,赵医生的高超技术尚未完全传授,任志强的父亲便征兵走了。在部队期间,其父亲从没间断学习医学。时常去书店,凡看到古代名医的书籍都要购买回来。但毕竟,文化程度有限,虽然推拿、针灸的手艺功夫很好,开药方心里明白,但书写困难,因此,便把希望寄托在了任志强的身上。十一岁时任志强就随父亲学习针灸,为掌握实践能力,任志强治疗的第一个病人是他当时年仅八岁的弟弟。当时任志强的父亲把穴位找准,然后让任志强扎针,以致他的弟弟看见他摸针就躲。父亲对任志强要求极严格,就连任志强感冒头痛,其父也是让他对着镜子给自己针灸。平时任志强的母亲头痛、腹痛等也都是父亲指导任志强练针,……19岁那年,任志强考进了山西中医学院。第一学期放假期间,父亲又领着任志强拜山西名老中医刘绍武为师,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知识。1992年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实习期间,各科老师见到任志强技术娴熟都愿意带他,特别是,在针灸科实习期间,科主任李联、李新刚都把自己的新入院病人交给他,由任志强来写入院病历,给病人开中药、扎针灸。有一次,一位腰腿病患者在针灸科住院,右下肢踝关节肿胀,经任志强一周的针灸治疗,肿胀明显消失。任志强休息了两天,由老师给病人扎了两次,结果那位患者右踝关节又肿了。他坚持不再让这位老师扎针,四处找任志强,见到后就说:“你们老师针灸像插葱,什么感觉都没有,半个小时实习生就给我拔了,你看看又肿了…….”任志强忙对其解释:“老师每天工作量太大,又带了那么多实习生,忙不过来。别着急,我再给你治疗”。这样,经过十几天针灸,患者痊愈出院了。从这件事上,任志强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论你技术多强水平多高,只要一次用心不到位,就可能损害自己全部的努力。
有一件事对任志强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一名女患者是山西文水县人,年龄60岁左右。心电图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任志强为她开了一幅中药,服到二十天时,患者要回家过春节,于是给她复查心电图,结果发现,左束支传导阻滞消失了。当时患者激动得热泪盈眶,正是那位患者感激的泪水,鼓舞和坚定了任志强一辈子从事中医行业的神圣信念。
    二
    1993年任志强毕业后来到上海。由于其掌握着娴熟的针灸技术,又有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得到患者及同事们的认可,来找他治病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好多同事的亲朋好友也慕名而来。常言道,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对中医针灸业务的刻苦钻研,任志强的针灸技艺越发炉火纯青。而多年服务中老年患者,帮助脑瘫智障患者减少痛苦的亲身经历,也为他的人生追求确立了鲜明的目标,随着思想的日益成熟,他的人生由此书就了新的乐章。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之后,上海市作为都江堰的对口援建城市,任志强被宝山区红十字会委派到都江堰向峨乡参加灾后返乡灾民患者的康复治疗工作。很多灾后骨折术后患者,经过针灸和康复指导,肢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一位患者右侧面肌痉挛已达3年,经任志强三次针灸治疗,症状完全消失……在此灾后康复治疗期间,任志强的出色表现使乡亲们非常感动,也受到当地有关领导们的赞扬。
2008年国庆节,任志强回到山西太原探亲。同学王绍刚的诊所有位失眠长达20年的患者,经过当地医生的中药、针灸、神经阻滞等各种手段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情急之下,同学请他帮忙。经过任志强五次针灸治疗,患者晚上基本能睡眠5个小时了。又经过一个疗程的针灸,患者每晚可睡7个小时。他非常感动,热泪盈眶的说:“谢谢你救了我,我终于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就在任志强将要回上海的前两天,上海江湾场中路一位姓郑的老总经朋友介绍与任志强取得了联系,他求诊说,她母亲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在床上躺了四天没有下床不能动不能翻身,痛苦万分,说再这样下去,就要跳楼了!救人如救火,任志强闻讯后赶回上海,下了火车不回家,带着行李就被送到了患者家中。见到患者后,任志强二话没说,只见他在患者的手背上扎了一针,5分钟后,便让患者双脚先下床,慢慢地站起来,开始一点一点地活动。10分种后,患者在家中已然行动自如。全家人惊喜万状,直说:“这也太神了吧!”患者拉着任志强的手:“真不敢相信这么快就让我站起来!你可不知道,这些天我有多遭罪,都不想活了。”任志强告诉老人:“其实没什么大事,我用针把你的经脉打通了,疼痛自然就消失了”。 
还是在这个阶段,有一位老患者亲戚的16岁孩子,身高1.9米,体重95公斤。中考时说腰痛,他爸爸说小孩哪有腰。中考结束后到医院就诊,CT显示是腰椎间盘突出。这就开始了治疗,牵引、按摩、理疗,从6月下旬到10月份,前后治疗了四个多月,小男孩的脊椎还是侧弯,腰部疼痛,活动受限。随后请任志强治疗,他还是同一办法,只在那男孩儿手上扎了一针,便让他活动,5分钟后脊椎正了,活动起来疼痛消失,只是腰局部按压疼痛明显,此后又坚持了10天的治疗,至今患者腰痛未再发作。
 2010年4月间,年过80高龄的康复患者徐文楠老人,突然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膏药、止痛药床头放了很多,用药后还是疼痛不止,无明显效果, 一连四天老人都没能下床。情急之下老人突然想到任志强,立即请护士长打电话到医疗中心找任医生,任志强二话没说,拿着银针立即来到老人病床边,一针下去,5分钟后老人就活动自如了。他激动的说“神医呀!我们祖国的针灸也太神奇了。”
2010年6月,医院总部病房的孙大爷患脑溢血,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右侧面部中枢性面瘫,老人打出租车到康复医院找任医生诊治。由于床位紧张,老人不能住在康复医院,说要坚持每天打出租车来找任医生针灸治疗。任医生阻止了他,坚持自己去总部病房到床边为老人治疗。经过任医生的精心治疗,老人面瘫、肢体活动很快康复了。康复后的老人十分感动,亲自为任医生定做了一面锦旗送到蕴川路分院办公室,上面题词: “高超医术针面瘫,手到病除容复原”。
任志强不但针灸有名望,他的中医中药处方的临床效果也非常有效果。2010年他担负蕴川路分院的中医会诊时,找他的人并不多,因为任志强面相年轻,患者还不是很信任他。可是没想到,有几个患者,跑了很多大医院,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经过任医生的中药调理后,病情大有好转,一传十,十传百,名声一下子传开了,每次的中医门诊患者都排起长队。全年中医会诊患者达千人以上,为蕴川路分院的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好多临床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后、老慢支、糖尿病等等,在任医生的精心调治下,临床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明显缓解,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
    三
    打开中冶上海医院的网站,任志强的名字便会映入眼帘。从事中医近20年,他深深扎根于社会医疗康复事业,秉承救死扶伤的天职,视病人如亲人,视事业如生命,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医院同仁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任志强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以高超的医术造福广大患者,以自身的廉洁自律传播了中冶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他最大的快乐就是用自己独特针灸技术为患者解除疾苦,让患者早日得到康复。病人临走前说声谢谢是任志强最大的满足。他刻苦钻研业务,亲身探索医术,用不断的创新丰富自己的技能储备。多年来,他立足医院实际和临床实践地带教学生,为人师表,关注学员的基础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将自己的经验,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实习生。他手把手带教出来的徒弟,也己独挡一面,成为任医生的得力助手。近几年,任志强诊治的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面瘫等病症的患者,多达万余人。很多来时由几人搀扶进来的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患者,都经他一针治疗,轻松出门。为此,患者们尊崇他为“一针灵”。
    四 
    人常说,家和万事兴。任志强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他和爱人有这样一个分工:爱人以教育孩子为主,他以家庭保健和干家务为主。由于医术小有名气,朋友极多,他的儿子在他的影响下,慢慢地对中医也产生了兴趣,在寒暑假期间还熟记了一些针灸穴位和中药方剂的歌诀。当然啦,家里有这么一位身体健康的保证者,亲人肯定要受益的。他的岳母过去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关节疼痛还有头晕、心慌、咳嗽等病状,在他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现在身康体健,精神抖擞。
赏心只有三两枝。低调的人虽寥寥,却是这个世界一帧难得的风景。也只有在低调者的身上,才能在喧嚣的尘世,寻觅到一丝清雅的内敛,一点高贵的平和,一份优雅的沉静。和任志强打交道很简单。为患者诊治服务是他的天责,为了这份责任,我看到更多的是朴实热情率真坦诚。在中冶金惠康复医院,每次我都会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群进行针灸推拿的患者尤以老人居多,每天接受他和他的团队的精心理疗,这里让我尤为感动的是爱心、耐心、责任心。在老人患者中很多人行动不便思维迟缓甚至有些痴呆。在任志强这个中医针灸推拿团队中,大多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为每一位康复患者推拿针灸的同时,还和患者耐心沟通唠家常,由于每天人很多有些患者等得不耐烦就要叫嚷甚至不讲道理地骂人、插队。对于这些无理取闹者,任志强和他的团队总是和颜悦色地耐心说服规劝。看在眼里,我不禁要问这么多年轻人,在家里可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呐。这样日复一日地面对这样一个病患群体,他(她)们怎能这样平和坦然呢。他(她)们说,你看我们任医生,他可是我们的榜样呀。多年来患者感谢的锦旗除送到医院外,很多直接送到本人手里,低调的他拿回家里,更低调的妻子把它们统统卷起沉于箱底……
是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看任志强吧,由于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往往午餐不能正点就餐,午休也就别提了。除了给别人诊治更得调理好自己的健康,过度劳累后,他往往给自己配些中药,针灸针灸,放点血等等,源于内心永远包含爱与责任,工作中的他永远是那样始终如一的神情专注,不急不躁,正所谓,大才华朴实无华。
    在本文收尾的时候,有好消息传来,经过任志强的不懈追求,在中国共产党即将90周岁之际,他的人生将翻开更加精彩的一页。
 

    此篇《 小小银针见情怀》新闻报道是详细描写了来自中冶医院蕴川路分院治疗中心副主任任志强医师,此片新闻报道已陆续被中国冶金建设网、《中冶人》、《五月》等报刊杂志陆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