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分布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走出体检五大误区

    "健康是福"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信条,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成了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但崇尚健康也有讲究,观念不正确可能会让小病生成大患。
    误区一:小毛病复查没必要  
    忽视复查的人需要注意的是,查体和看病不同,查体求的是全面,大多只是简单的检查,一些疾病根本就查不出来,查出有毛病的,也不能据此确诊。而复查做的是有针对性的细致检查,是真正的看病,这样才能确诊疾病或排除疾病。所以复查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二:体检是老年人的事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很大,加上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原本在老年人中才经常出现的疾病都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年轻人往往以为自己的身体很好,体检只是上了年纪的人才需要。一旦做了体检才会发现,年轻人的毛病还真不少。定期体检关系到每个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年轻人同样不能忽视。  
    误区三:一次体检 三五年无忧 
    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甚至几个月内就可能改变。因为有些疾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症状不明显,让人很难察觉。一旦察觉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体检要坚持定期进行,因为它的目的就在于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而及时发现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这是体检的真正意义所在。
    误区四:电脑仪器比医生触诊、问诊看得准
    不少病人对超声、透视等机器很信任,而对医生的手诊、问诊表示怀疑,甚至觉得可有可无。其实仪器检查的意义,只在于协助医生根据症状做出判断。
    只相信仪器检测,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可能性。仪器并不能像医生那样能综合考虑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各方面因素。它永远是辅助的,最终的诊断要靠人脑做出。
误区五:体检报告随手扔
    很多人在体检之后,看看结果就随手将体检报告扔了,觉得既然没查出毛病,就没有保留的必要。
    一个人去年和今年的体检结果可能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其中某项指标有了很大变化,那就有必要引起重视了。因为可能有某种疾病发病的倾向。
    经过医生对不同时间体检结果的比较,会发现一年来某人身体状况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做出诊断或防范。因此,体检报告要好好保存,且勿乱扔。